在投稿过程中,您是否遇到过同行评议,或者各种不同类型的同行评议?您知道不同类型的同行评议有什么区别吗?大家对于同行评审这一关键环节是否有所了解呢?
1.什么是同行评议(Peer Review)
所谓同行评议,就是由文章作者所在领域的专家对文章进行独立评估,其目的是评估文章的总体质量以及是否适合出版。当你的manuscript提交到期刊官网,期刊编辑进行简要审阅,将符合期刊要求的manuscript分发到相关的同行专家(一般是3个),由他们进行评审并给出意见,然后期刊编辑综合专家的意见来决定是否接收该manuscript。
2. 同行评议的作用
如今,同行评议成为了学术出版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有助于确保学术论文的质量和可靠性,帮助学者发现自己研究中的漏洞和不足,从而完善研究思路,推动学术研究的进步。
同行评议的系统研究可以解决一些重要的问题,比如何时进行同行评审能够高效率地筛掉质量较差的稿件,给可发表的论文提供一些实质性建议。研究同样可以揭示编辑是基于稿件质量还是作者的声誉来做决定。同时,这又有助于开发评估评审质量、严谨性和完整性的分析工具。作者、编辑和审稿人可以用这些工具来评估稿件,出版商、科学协会和其他公共组织也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来改进监查过程。
3. 同行评议的流程
(1)首过审阅:这是论文发表中的第一道审核关!期刊的编辑获得提交的文章后,进行首次评审,以确保文章符合该期刊的质量要求。根据这一步的结果,编辑要么直接拒绝这篇文章,要么把它交给下一阶段的评审。
(2)同行评审:在这个环节中,由与该文章主题相关的专家对文章进行同行评审。在拒绝、要求修改或接受该文章之前,专家小组会检查文章中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修订环节:如果同行评审人员要求作者对文章进行修改,则作者必须进行必要的修改。修改完成后,作者需要将文章再次提交给同行评审人员,进行再一次的审核。经过二次审核后,要么拒绝文章,要么批准文章发表。
4. 同行评议的起源
关于同行评议的起源,目前国内外主要有3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起源于9世纪末的叙利亚。当时的地区性医疗委员会为确保行医符合行业道德规范,对自由流动医生的诊断报告建立了一种类似同行评议的复核制度。第二种说法,起源于1416年威尼斯共和国实行的专利授权。确定是否给发明者授予新发明、新工艺的专利权时,采用的做法类似于后来的同行评议方法。第三种说法,起源于1666年英国皇家学会采用同行评议方法审核《哲学汇刊》论文手稿的机制。从历史维度看,同行评议的操作多种多样,但是否建立起学术共同体内部有组织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质量控制的有效制度才是关键。从理论维度看,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独立的社团,其基本功能就是增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会、学术期刊与学术年会,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术体制。所以说,《哲学汇刊》开启了同行评议的最早实践。
5. 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类型的同行评议
(1) 单盲同行评议(Single-anonymous peer review):如 Cell。
在Peer review这一环节,85%的论文采用单盲审核,这是所有评审类型中最常见的一种。在这种评议模式下审稿人知道文章作者的身份,但是作者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这是自然科学与工程以及医学期刊上最常见的同行评议方式。
由于匿名机制,审稿人不用担心文章作者对于评审意见的嗔怪和抱怨,可以给予文章更加全面且诚实的反馈。
(2) 双盲同行评议(Double-anonymous peer review):如 Nature。
在这种模式下,审稿人并不知道文章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的身份。双盲同行评议在人文学科和一些社会科学领域尤为常见。
许多研究人员喜欢双盲同行评议,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比单盲同行评议更公平。审稿人可能会因为文章作者的资历,性别或国籍等信息而产生无意识的偏见,从而影响对于文章的判断,而双盲同行评议则可以有效避免这一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文章已经被匿名处理,但作者的身份仍可能无法避免被他人识别,对于那些工作在一个非常精专领域的作者来说尤甚。审稿人可能会通过作者在学术会议上提出的想法或者其写作风格而察觉到作者的身份。
(3) 开放同行评议(Open peer review):如 GigaScience, Frontiers。
开放式同行评审是指在最开始,双方的身份就被对方知道,常被使用于在线开放存取期刊中,比如 BioMed Central的期刊系列 PLOS ONE。其实现在很多期刊都提供审稿人这样的机会,这一系统的好处是审稿人不能匿名隐藏发表他们不该说的负面的评论,例如对于作者发表不当的负面评论。
开放同行评议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最近的一项研究甚至确定了122种关于开放同行评议的不同定义。通常,开放同行评议指的是审稿人知道作者的信息,而审稿人的身份将在审稿或出版过程中的某个时间点公开给作者。
在开放同行评议模式下,评议报告以及审稿人的姓名可能会和被评议的文章一起发表。一些开放评议期刊还会发表文章的所有早期版本,以便读者能够看到在同行评议后,文章的哪些部分进行了修改。
(4) 出版后同行评议(Post-publication peer review):如F1000 Research。
在这种模式下,作者的文章在发表前可能仍要经过上述其中一种的同行评议,又或者,文章在经过一些基
本的检查之后,会被立即发布。但无论哪种方式,一旦文章被发表,受到邀请的审稿人或是文章读者就可以为文章添加评审意见或评论。
在现有操作规范和规章制度基础上,应针对学科特点建立参考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流程操作指南,建立健全专家回避制度、轮换制度、激励制度和监督制度,完善评价活动后的评价报告制度,增加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