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SCI审稿一般是没有工资的,他们的工作是无偿的。大多数审稿人是科研人员,他们出于对学术贡献的责任感和对学科发展的关心来审稿,这是一项无偿的工作。尽管有些期刊可能会提供一些补偿,比如在个人简历上增加经历、订阅期刊时享受折扣等,但这些并不是金钱上的补偿。
但是近日《自然》新闻(Nature News)一则消息称,一家实验性期刊 ResearchHub Journal 已经开始推行有偿审稿。审稿专家每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就能以加密货币的形式获得 150 美元的报酬,约合人民币 1089 元。
ResearchHub Journal 是一个实验性的学术期刊,它依托于 ResearchHub 平台,该平台由美国最大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的 CEO 布赖恩·阿姆斯特朗(Brian Armstrong)于2020年创立。ResearchHub 的愿景是将开源软件的原则应用于科学研究,以加速科学进步。平台的目标是通过提高透明度、促进合作以及加快迭代速度来推动创新,减少从发现到影响的时间。
创立背景:Brian Armstrong 在2019年的一篇博客文章中提出了科学界面临的五大挑战,包括研究优先级不足、可复制性危机、市场激励错位、资金获取有限以及学术出版瓶颈。基于这些挑战,ResearchHub 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类似开源软件的方式运作,解决这些问题。
平台特点:ResearchHub 允许研究人员上传预印本并直接发表,减少了分享新发现所需的时间。平台还引入了投票和内联评论等功能,使用户能够优先考虑研究,并共同关注相关和有意义的内容。
代币激励:ResearchHub 引入了 ResearchCoin (RSC),这是一种加密货币,用于奖励发布、评审和讨论论文的研究人员。通过悬赏功能,平台创建了一个科学合作的市场,促进了创新和问题解决。
评审速度:ResearchHub 的社区驱动的同行评审方法显著加快了研究人员的反馈过程。通过为每篇评审支付150美元的 ResearchCoin,平台简化了评审流程,与传统期刊相比,能够更快地提供反馈。
有偿审稿政策:ResearchHub Journal 推行了有偿审稿政策,每完成一篇论文的评审,审稿专家就能以加密货币的形式获得150美元的报酬。
审稿人收入:有报道称,一些审稿人通过 ResearchHub 获得的收入甚至超过了他们在学术机构担任教授时的工资。
市场反应:这一政策在市场上得到了积极响应,ResearchCoin (RSC) 的价值在报道后上涨了超过20%。
挑战与应对:尽管 ResearchHub 解决了科学界的一些问题,但由于其激进特性,可能难以大规模推广。此外,科学家在将 RSC 兑换成法币时可能会遇到困难,但 ResearchHub 已经采取措施简化这一流程,例如在中心化交易所 Gate.io 上线 RSC,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交易渠道。
在探讨了有偿审稿的背景和现状之后,我们不妨深入分析这一模式的利弊。有偿审稿作为一种可能改变学术出版生态的实践,其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可能带来积极的变化,也可能引发一些新的问题。
有偿审稿的利与弊
利:
提升审稿效率和质量:有研究表明,有偿激励可以降低审稿时间并提升审稿质量。通过支付审稿费用,可以吸引更多的学术人才参与审稿,从而提高审稿的效率和质量。
激励审稿人参与:支付审稿费用可以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吸引退休的资深研究人员和有意愿参与评审但缺乏动机的学者。这种经济激励有助于提升审稿人的参与度,尤其是在面对审稿人缺乏积极性的问题时。
职业化审稿:有偿审稿有助于将同行评审转变为职业化,类似于语言编辑的角色设置,通过适当的报酬,职业审稿人能够更加投入于工作。
增加审稿人的多样性:对来自不同国家,特别是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学者,同行评审可能成为一项有吸引力的收入来源,这不仅扩展了审稿人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审稿质量。
弊:
增加出版成本:有偿审稿可能会导致出版成本上升,给小型学术期刊带来巨大负担。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面临财政压力的期刊,额外的审稿费用可能难以承受。
潜在的利益冲突:支付审稿费用可能会引入潜在的利益冲突,审稿人可能会因为经济利益而加快审稿速度,降低审稿质量。
增加作者负担:审稿费用的增加可能会导致版面费的普遍上涨,进一步增加作者的负担。对于那些经费有限的研究者来说,这可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审稿质量难以保证:即使实施了有偿审稿,也无法保证审稿质量,因为没有明确的衡量标准。
可能破坏学术出版的非营利性质:有偿审稿可能会使得学术出版变得更加商业化,这与学术出版的非营利性质相悖。
道德风险:当涉及到金钱时,同行评审的诚信度可能会被玷污,某些不择手段的审稿人可能会受到激励,以至于高价炮制出低质量的同行评审。